关于中资企业提升海外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的四点建议

发布日期: 2022/3/1 16:58:14  点击量: 873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诚然,无论是孟晚舟被加方无理拘押事件,还是尼日利亚、刚果(金)等国发生的绑架事件,又或是软件下架、数据泄露等新兴风险,都在警示中资企业必须把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正确认识海外安全风险防范面临的新形势


一、中资企业将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

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国际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大国间互动复杂博弈加剧,恐怖活动、难民问题、领土争端持续加剧,安全威胁更趋多元。

另一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截至2020年底,中国2.8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9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5万家,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 7.9万亿美元,预计未来还将保持增长。共建“一带一路”仍面临重要机遇,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结合点、合作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二、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中资企业唯有全面强化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才有望走得更远、行得更稳。


准确把握海外安全风险防范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强调,要全面强化风险防控,探索建立境外项目风险的全天候预警评估综合服务平台,及时预警、定期评估;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国际反恐、安全保障等机制的协同协作。国家 “十四五”规划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和 “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国资委等部门也出台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要求中央企业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我驻外使(领)馆的联系,建立协调统一、科学规范的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不难看出,全面、监测、预警、评估、平台、协同等关键词,将是未来重点工作方向,也彰显了我国维护海外中国公民与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的大国担当。


相关建议


一、坚持系统观念

海外安全风险可控性较低、涉及领域广、风险成因复杂、新兴风险涌现等特点,决定了企业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具体建议如下。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建议企业前移海外安全风险防范的工作重心,由被动应对、事后应急处置为主转变为主动防范、增强自我保护为主,提前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和人员培训。

第二,统筹整体和重点。一方面,建议企业在全面风险管理等战略规划上布好局。结合外部形势和国别、行业特点重新定义本企业海外安全风险范畴,避免懈怠或视同差旅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建议企业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智慧安防、信息安全、舆情分析等关键处落好子,加强资源投入。

第三,做好标杆管理。企业既可通过政府部门、我驻外使领馆、科研院所、安保机构等渠道获取标杆信息,也可考虑通过国际权威组织,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行业协会,以及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等渠道搜集标杆线索。如中国建筑在海外项目安全施工管理方面探索融合创新,创新使用安全管理二维码、人脸识别系统、开展体验式培训等多种措施,多次荣获国际安全奖( ISA)。此外,标杆可扩大到非同行的顶尖企业或竞争对手的最佳实践。如英国BAE系统公司寻求通过创新为客户培育跨越陆、海、空、网等领域的安全优势。其与上游企业合作,使用人工智能预测船舶零件的未来寿命和潜在故障,提供更准确的维护计划,减少客户维护时间,延长船舶工作寿命。再如,为帮助飞行员应对航空母舰上着陆等最危险的演习挑战,英国BAE系统公司与利物浦大学合作,通过建模预测气流和飞机尾流影响,复制F-35战机在航空母舰上着陆的体验,并可应用于其他军事或商业飞行训练,为训练飞行员或排练任务提供了更具成本效益和提升安全性的方法。上述科技赋能、产学研用结合的案例对其它行业企业同样有借鉴意义。

第四,做实民心相通。新形势下, “走出去 ”企业更应在项目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大道可成。企业做好海外安全风险防范的基础在于真正扎根当地,推动人文交流与增进民生福祉。

二、坚持底线思维

建议企业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结合东道国特点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极端情形和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堵住漏洞、强化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首先,企业未来一个时期在中高风险国别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项目或贸易时应更加慎重,消除侥幸心理。企业宜进一步完善相关事前风险评估制度,尤其对项目类业务应委托独立第三方有资质咨询机构对东道国政治、经济、社会、环保、文化、市场、法律、政策等风险做全面评估和压力测试,对最坏情形做充分考量。同时,需高度关注欧美发达国家流动性收紧、发展中国家政权更迭和债务问题等因素影响,防止风险累积、蔓延和传导。为帮助企业更好地防范风险,2021年 9月中国信保连续第 17年发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对全球国家风险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到 2022年,中国信保还将基本建成主动、动态、量化、全周期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助力企业国内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其次,以往企业认为欧美发达国家的政治、安全风险和商业主体的违约风险较低,没必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但在当前大国博弈、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的复杂环境下,可能出现始料未及的结果。如部分国家政客或一些别有用心的海外媒体运作涉华负面舆情,一旦与当地不稳定因素发生关联,较易衍生不利冲击,甚至对当地中资企业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企业在加强内部风险管控的同时,可考虑借助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来规避风险损失。如在国际运力不足、仓储物流不畅的背景下,宁波乐歌在美国实施“公共海外仓”投资项目,中国信保提供海外投资保险支持。

同时,针对中小企业向乐歌延期支付的海外仓仓储物流款,中国信保强化政策支持、创新承保模式,积极通过出口贸易险支持仓储物流等服务贸易,帮助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第三,无论是国外某龙头电商平台的封店事件,还是诸多海外能源矿产项目风险案例均启示:商业惯例、法规、营商环境等差异可能导致相关方对规则本身理解存在偏差,而多维竞争、地位不对等、利益驱动等则加剧了风险发生概率和频次。企业在重视法律合规风险、加强诉讼应对的同时,可考虑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防范化解风险、拓展海外市场。如中国信保推出的“信步天下”APP,不仅可以实时掌握国别风险评级、国别承保、报损情况分析等信息,还可查询行业风险和海外买方信用情况。

三、坚持创新驱动

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越来越多境外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同时,舆情操纵、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安全审查、制裁等新兴风险也逐渐显现。这类风险通常超越企业既往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新形势下,做好此类新兴风险应对工作的关键在于以下四点。

第一,在合规的前提下打破惯性思维。在符合我国和东道国相关法规的前提下,鼓励运用创新思维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如部分工程机械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远程监测海外买方或租赁方使用机械情况,及时与合作方沟通质量问题,既有利于产品质量跟踪和迭代改进,也有利于及时掌握合作方的生产经营风险异动。

第二,让听见炮声的人来做决策。海外安全风险防控主要在境外实施,可通过合理授权、考核激励、演练等方式,充分发挥中资企业海外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第三,探索建立容错机制。企业可筛选出新兴风险重点类型,相应建立明确的操作规范、透明的监督评价程序,既鼓励创新、激发活力,也防止滥用、违纪违规。

第四,及时复盘并持续改进。逐步将例外变为常规、将新兴风险应对转化为常规风险应对,结合业务实践同步优化相关操作规程和评价程序,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海外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四、坚持与时俱进

未来一个时期,随着外部环境剧烈变化,预计国际规则、多双边协定、国内外政策法规和支持体系也将快速调整或重构。如不少国家(地区)也对数据出境、员工本地化等制定了法规,提出硬性要求。去年我国出台的数据安全法也明确规定,在中国境外开展数据处理活动,损害中国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组织合法权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建议中资企业既确保海外业务契合我国和东道国传统合规要求,也密切关注与海外安全风险防范相关的新体系、新规定、新平台,及时更新内部风控体系和制度。

总之,中资企业海外安全风险防范任重而道远。在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企业提升海外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应考虑针对不同等级风险构建多层次风险应对机制。只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方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