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境外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22/3/5 14:30:38  点击量: 940

新冠疫情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塑进程,未来一段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将处于变革与发展交织期,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多元性和突发性日益凸显。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将“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发展、风险防控提升至“海外利益保护”的高度,企业在开展境外安全管理时,应强化全流程管控,全面提升境外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规范事前管控突出境外安全管理的前瞻性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肆虐蔓延引发了诸多衍生风险,企业在开展境外业务前应加强对业务所在国(地区)安全形势的研判,采取与风险相匹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改变应对境外突发安全事件时被动应急、事后补救的情况。

一、严格人员选派程序,做好人员境外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对外派常驻人员要严格筛选,除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外,还应具备识大体、顾大局、服从组织领导的政治素质,能够适应驻外工作期间的恶劣环境和高强度作业要求的身体条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良好心理素质。此外,还应确保员工无冲动、暴力、厌世等人格缺陷和不良嗜好,避免因员工心理问题导致常驻期间出现极端行为。

企业应建立健全员工培训体系,遵循“不培训不派出,培训不合格不派出”的原则,确保每一位员工在派出前都学习、掌握了专业的境外安全课程,具备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科学应对能力。境外安全教育培训应始终坚持理论与实操并重、境内与境外结合的原则,结合所在国(地区)的安全环境、项目类型等情况,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贯穿始终。境外安全知识教育应包括国家有关境外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解读,境外安全风险的表现特征和发展趋势,中资企业面临的境外安全风险类型,作业区安保现状和形势特点,恐怖分子的惯用手法,境外生活心理健康常识,相关社会安全形势及事件案例分析。个人安全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威胁识别预警、必要的自救与互救技能(创伤急救、心肺复苏、动物伤处理)技能、交通安全(包括夜行安全)、逃生技巧(火灾、地震、水灾)、压力管理技能、应对爆炸、袭击、绑架、劫持、抢劫、枪击技能以及野外生存等技能。通过境外安全教育培训,把员工从“居安”的传统思想向“思危”的超前意识转变,切实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实现“远见于未萌、避危于无形”。

二、强化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预案

企业开展境外业务之前可通过中国信保、驻外使领馆、业务所在国其他中资企业等多种渠道获得公共安全信息(政治派别矛盾、宗教和民族问题、政府控制力、近10年发生的重大安全事件等),研判项目所在国家(地区)的安全态势,基于“最低合理可行”的原则,制定适合的风险评估标准,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对高风险国家(地区)的项目要从严管理,将安全风险专项评估作为项目实施的前置条件。重点对所在国家(地区)政局稳定性、公共卫生、交通安全、项目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发生社会动乱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脆弱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安保设施配备方案和应急预案。电站、房建等点状类项目尽量实行封闭管理,不具备封闭管理条件的要加强人员进出管理和营地周边安防设施的设置;铁路、公路等线状类项目要视沿线安全形势加强随行保护,并注重时间、路线转换,避免被不法分子摸清规律实施袭击。

三、拓宽风险规避渠道,充分利用海外保险制度规避风险

购买保险是保障企业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和实现风险转移的有效工具,目前我国己建立较为完备的海外保险体系,旨在能通过保险的形式为企业在海外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提供保障。其中,中国信保推出的海外投资保险业务,针对中国承包商因业务所在国所发生战乱、恐袭、政府强制征收等风险造成的投资损失进行赔偿,企业应积极与保险机构沟通,尽量利用境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及设备材料运输险等规避风险。


强化日常管理保持常态化防范措施的有效性


企业在开展境外业务时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因陋就简”,境外机构(项目)应密切关注所在国家(地区)的安全形势,建立并动态更新风险台账,对苗头性、趋势性风险及时预警,有针对性地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一、加强“三防能力”建设,确保安全防范措施到位

境外安全管理中,境外机构(项目)应以“人防”为主导,加强安全责任的落实,形成安全生产全员化管理模式;以“物防”作为安全风险防范的物质基础,根据周边环境特点,因地设防、依险设防,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社会治安情况等采取相应的安防等级和方案;以“技防”为手段,为现场作业人员配备具备实时定位功能且加装头盔摄像头的5G智能安全帽,为作业车辆加装车载GPS定位,以先进科技和设备为支撑,动态掌握作业现场信息,及时处理发现的风险隐患。结合智能安全帽后台AI技术、视频实时监控、无人机视频巡检等可视化手段,实现监管方式的转变,突破时差和地域限制,实现国内外安全共管,保证安全措施有效落实。

二、定期开展“四查四清”,强化安全风险排查和应对

境外机构(项目)应在成本测算阶段充分考虑与安全风险相匹配的安保投入,加强对项目周边安全风险的监控预警,避免重生产、轻安全,应密切关注周边安全形势,定期排查风险情况,做到底数清;全面排查环境情况,做到形势清;全面排查薄弱环节,做到问题清;全面排查措施落实情况,做到短板清;建立并动态更新安全风险台账,对排查出的薄弱环节、管理漏洞,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措施,消除可能影响境外机构(项目)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隐患。

三、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营造良好的项目社区环境

境外项目要选择当地优质资源推进属地化经营,在开展项目建设时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尽可能顾及周边居民和组织的利益,建立投诉响应机制,深入了解周边居民诉求并妥善处理,尽可能远离本地利益冲突;积极与当地社区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采购计划和人员招聘计划,解决当地就业,增强当地员工对项目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获得感;要立足于业务长远发展,在合规的前提下开展公益慈善捐赠活动,自觉接受当地社会监督;加强与当地主流媒体的联系,在使(领)馆的指导下妥善处理涉我舆情。


推进应急管理确保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及时性


安全风险信息的及时获取在应急管理中至关重要,企业应加大对境外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境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指导督促境外机构开展应急演练,针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不断完善预案。同时应以抗击新冠疫情为契机,加强境外医疗体系建设,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一、加强境外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风险信息融合能力

新形势下境外应急管理工作应关口前移,事件发生之前有效的预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事件带来的损害。针对预警机制缺乏及时数据、深度数据的问题,企业应加大对境外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与不同机构开展合作,对接国际相关组织和机构的情报中心和开放数据库,以国际大型数据库,如恐怖主义分子(嫌疑)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安全风险数据库等,作为安全信息融合的资源支撑。通过多渠道获取境外安全信息,提高情报信息利用率,在安全风险研判的基础上提前开展部署和应对。

二、推进境外机构(项目) “结对子”工作,提高中资企业共同抵御风险能力

中资企业境外机构(项目)之间应建立安全情报共享机制和应急会商机制,强化不同企业之间共同抵抗风险能力。当地中资商会会长单位或深耕细作多年、有广泛社会资源和医疗保障能力强的企业要对体量小、中方员工数量少、医疗资源条件差、社会影响力弱的境外机构(项目)的 “结对子 ”诉求积极回应,坚持 “地域相近、交通便利”原则及“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原则,建立常态化机制,做到守望相助。

三、强化境外应急能力建设,增强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企业应结合境外工程项目特点,指导督促境外机构(项目)开展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应着重强化指挥与协调、应急通讯、事故监测、警戒与管制、疏散与安置、医疗卫生、舆情应对等环节,落实和强化境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境外机构(项目)应加强境外医疗体系建设,利用境外医务室和远程诊疗手段为境外员工提供境内线上和境外线下相结合的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当地优质医疗资源的储备,熟记驻地周边医疗资源(附近的药店、医院等)的位置和当地的急救电话,了解驻在国的医疗制度,制定医疗保障计划,如遇突发情况,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达阿高速公路项目经验


一、项目背景

通用技术集团所属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孟加拉国达卡至阿苏利亚高架高速公路项目(以下简称“达阿高速项目”),位于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北部,建设内容包括新建23.97公里4车道高架高速公路、14.28公里既有道路拓宽以及收费站和纳比纳加独立立交桥等附属工程,项目施工期62个月,质保期24个月。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阿苏利亚地区与达卡和吉大港路网全面连接,提高运输效率和出行条件,促进阿苏利亚纺织等工业产品出口,带动并刺激处于较落后状态的孟西北部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项目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2021年,受印度新冠疫情扩散和阿富汗恐怖势力外溢影响,南亚地区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孟加拉国安全风险上升。阿达高速项目高架桥沿线居民稠密,公共设施多,涉及利益相关方众多,项目安全管理面临较大难度。

三、应对措施

1.人防物防常态化

中机公司严格员工选派程序,员工在派出前均接受防恐急救知识培训,确保员工在面对突发安全事件时心中有数、胸中有策、手中有据、处置有力。达阿高速项目营地内装有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营地围墙、主要出入口、员工房间门口均安装防爆摄像头,对大门和营区周界人员活动情况、车辆及人员进出情况、非法入侵及火情等突发情况实时监控,在监控室内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通过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智能门禁系统和突发事件报警器相结合,确保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报警。

2.安全管理信息化

早在项目筹建之初,中机公司就将达阿高速项目信息化管理纳入项目实施规划,依托远程视频巡查系统将对混凝土拌合站和预制梁场等重点场所开展实时远程监控和安全指导;为项目通勤车辆和施工车辆安装G PS与行车记录仪,并加装超速报警装置,为现场中方人员配备对讲机实时沟通信息;在总公司层面协助推动达阿高速项目与其他央企在孟机构的结对子工作,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就项目周边安全形势、舆情信息等方面进行常态化沟通交流;与当地警局开展信息合作,建立当地劳务用工黑名单制度,确保项目聘用的劳务人员无犯罪记录。

3.计划安排弹性化

中机公司在总结本公司南亚地区其他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在达阿高速项目工期谈判时充分考虑当地宗教节日对项目工期的影响,利用当地劳动法,最大程度争取有利条件。考虑到项目当地劳务人员多为逊尼派穆斯林,达阿高速项目部在进行进度计划编制时将穆斯林斋月因素纳入统筹,提前做好斋月降效的准备,适当延长工期。斋月前夕,项目经理召集专题会议,强调斋月期间应充分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并将注意事项在各施工区域张贴通知,明确要求非穆斯林员工不得在穆斯林员工面前饮食、吸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将当地员工按不同民族和派别分工段管理,尽量不安排穆斯林员工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高温作业;考虑到斋月期间穆斯林每天只吃两餐的习惯(凌晨的封斋餐和晚上的开斋餐),项目部为夜间加班的穆斯林员工提供晚餐,并增加肉类和水果的供应。

4.安全文化属地化

中机公司在开展境外业务时秉承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当地,推动安全文化属地化建设,实现安全文化环境的突破。达阿高速项目沿线征地拆迁工作量较大且程序复杂,涉及项目周边居民、宗教场所、电力、水务等相关方众多,中机公司指导达阿高速项目部成立专项工作组深入当地社区入户沟通,获取各方真实诉求,同时用当地人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主动宣传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增进各方相互理解;项目沿线设置多语种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提示;新冠疫情严峻时期,项目部向项目周边居民捐赠防疫用品,与项目沿线学校和政府机构协同开展疫情防控和火灾应急演练,宣传防疫、防火知识,引导项目周边居民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做好现场既有道路维护作业,方便项目周边居民出行,使项目建设与当地社区发展深度融合,有效降低社会风险。